无人报考的公务员职位,无人报考的公务员职位怎么办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无人报考的公务员职位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无人报考的公务员职位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公务员没人报名的岗位会取消吗?
是会被取消的。在进行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,如果一些岗位在公告发布后并没有人参与报名的话,这些无人报名的岗位确实是会被考试的组织部门发布公告取消的。同时对于那些报名人数达不到开考比例的岗位,也是同样会做出取消裁撤的处理的。
国考最冷门的十个岗位?
每年考公务员最冷门的十大职位,不尽相同,但每年都有无人报考的冷门岗位:
1、人民检察院 三处主任科员以下工作人员 招录人数:1 报考人数:0
2、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华北地区管理局 飞标处飞行标准监察员 招录人数:1 报考人数:0
3、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税源管理科科员 招录人数:1 报考人数:0
5、青海省国家税务局综合业务科科员招录人数:1 。报考人数:0
6、河北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法规管理招录人数:1 。报考人数:0
7、江苏省气象局办公室宣传管理招录人数:1 。报考人数:0
8、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综合科室科员招录人数:1 。报考人数:09、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银川机场局科员 招录人数:1 。报考人数:0
10、新疆***尔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机关处室科员 招录人数:1。 报考人数:0
重庆公务员无人报考职位的原因?
原因如下
一般来说,大部分公务员岗位的学历要求都在大专以上,只要满足要求便可顺利报考。
只不过,也有一些岗位看似其貌不扬,招聘要求却很高,光是学历就要求硕士以上。
岗位位置太偏远
除了招聘要求太高导致年轻人无法报考,还有一些岗位之所以无人报考,是因为现实条件所影响。
因为这一类岗位的工作地点大约在偏远地区,年轻人们普遍难以接受。
前往这样的岗位工作,不光要接受略微艰苦的环境,还要面临着交通不便带来的家人分离。
公务员出现“无人报考”岗位,也没人去捡漏,是什么原因?
作为一名备考人员,我觉得我是比较了解这些原因的,首先,有的无人报考岗位限制比较多,比如说应届生、户籍、党员等,有的甚至限制到两项三项,报考人少毋庸置疑。其次,地理位置因素也对报考有很大影响,招考有不少地方是偏远地区,偏远地区本地人少,且有很少会有意愿往回走,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偏远地区,就是离家太远。最后,希望在考公路上的每一位奋进者,都能抵达梦想的彼岸。
有些必须规定是党员,有点太死,因为大部分党员是在工作中产生,在学校产生党员,只能是极少部分,这样的限制是不是太死了!一所大学,一年最多产生一两个党员,不是吗?所以限制有点死!
公务员招录出现“无人报考”的岗位,为什么没有人去捡漏呢?其原因无非就是“自愧不如”不愿受困”“不想受困”三种。
一、自愧不如。
无人报考的岗位中,有些设定的条件很高,比如说某些专业性很强的岗位,设定了专业,设定了研究生学历,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在体制工作收入很高,是不愿意报考这些岗位的。那些很想报考这些岗位的本科生、大专生,又不符合报名条件,结果只能是“无人报考”了。还有一些岗位,可能是仅限于组织员、大学生村官、三支一扶人员、特岗教师、西部志愿者等报考的,符合条件的人很少,而且去报考别的岗位了,那些想报考这些岗位的人又因条件不符合而不能报名。
二、不愿受苦。
无人报考的岗位中,有些岗位工作的地点是条件比较艰苦的,比如在偏远的山区的监狱中工作的岗位,在条件艰苦的乡镇工作的岗位。在这些地方工作,条件是相当艰苦的,不说离城市远了,可能离县城都比较远,进一次城都比较困难。这种地方,可能就没有人去报名了,很有可能出现“无人报考”的岗位。有一个女孩,在没有弄清楚某个乡的位置的[_a***_]下,就报考了这个乡的公务员。考上后,报到的第二天,就辞职不干了。像这种岗位,很有可能会“无人报考”的。
三、不想受困。
现在招录的公务员,特别是在基层乡镇工作的公务员,为了防止他们不安心在基层工作,往往设置了三年或五年的服务期,必须在乡镇或其他艰苦岗位工作三、五年才能调离或参加遴选,就算在这三、五年内辞职也不能再参加公务员考试。等于将其困在艰苦地区的基层三、五年了。三、五年后,已没有考试的***,考试的能力也可能大幅下降,考不过别人了,去体制外工作也没有优势了。在没有关系调离这些地方的情况下,可能会一辈子受困于这些艰苦的地方。大部分人是不愿意被困在这些地方的。因此,这些岗位可能就会出现“无人报考”。
以上是个人的见解,如有不当之处,请批评指正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人报考的公务员职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无人报考的公务员职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anglessons.com/post/23126.html